活動報導

【計劃專題】在經與緯之間:泰雅染織工藝的保存維護

2024-10-09

計劃名稱:重要傳統工藝——泰雅染織保存維護計畫

撰文者:徐靜

Tminun 織布歌

songani magani
妳要這樣刮麻

songani manuka
妳要這樣捻線

songani magila
妳要這樣紡線

songani mabalas
妳要這樣理線

songani demilu
妳要這樣織布

在過去,泰雅族用著織布上的織紋來紀錄故事,泰雅的母親們也以非文字的傳唱方式,以「Tminun 織布歌」唱出織布的完整程序「刮、捻、紡、理、織」。在經與緯之間,道道繁複手續化成絲絲線縷,最終成為件件珍貴的傳統服飾。服飾的背後,是一整個傳統知識文化系統,而如今,唱歌的人少了,織布的人更少了。


一、計畫簡述
泰雅族染織工藝多使用於民族服飾中,而其族系複雜且內容龐大,在時代更迭與變遷之下,原住民的織布技藝逐漸失傳,這不僅是技藝的喪失,更是一種文化知識系統的斷層。近年從苧麻的復育耕種、捻線織布到重製泰雅族傳統服飾,以及文獻整理與田野調查,泰雅的技藝正逐漸被尋回。
故此計畫以「泰雅染織」項目及其保存者尤瑪.達陸藝師與其他相關從事者為內容,探究其有關的口述傳統與土地知識、織紋、織布和服飾文化、織布和族群文化等,亟需投入調查整理與保存維護,以傳承泰雅染織文化。本計畫目的分別有以下四個重點:一、盤點泰雅染織的保存維護現況及釐清文化資產價值;二、建立泰雅染織相關的研究調查及文獻檔案目錄;三、研擬泰雅染織的上位保存維護政策建議;四、提出針對「重要傳統工藝-泰雅染織」的短、中、長程保存維護策略方案。



二、計畫與實踐
為擬定保存維護上位計劃及短、中、長期實施方案,本計畫之執行著重為階段性工作,以下分為四個階段進行:

第一階段工作:資料蒐集及建檔

本階段工作主要目的為盤點(一)泰雅染織之文化資產價值及保存維護重點;(二)泰雅染織發展歷程及實踐現況;(三)泰雅染織之文化資產保存維護歷程與現況;(四)了解相關研究文獻及資料檔案資源,並透過各項資料彙整作為下階段問題分析及策略提案之基礎。

於此階段的資料搜尋及建檔工作方法又分為以下四點:(1)透過網路搜尋引擎、國內外圖書館、博物館及檔案資料庫建立泰雅染織工藝資料目錄。各大資料庫包含(不限)國家圖書館、博碩士論文網、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、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檔案、順益原住民族博物館、台大海外數位典藏、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等。資料類型含括調查研究文獻、影像、影片資料等,並運用檔案編目進行目錄彙整。(2) 文資歷程資料蒐集及建檔:接洽各主管單位蒐集文資行政歷程及保存維護相關資料,並加以編目建檔。(3) 田野調查及紀錄:調查訪談泰雅服飾染織四大系統之耆老及實踐者,並加以紀錄(文字及影像),以掌握了解泰雅染織工藝發展現況及保存維護重點。本團隊已於傳習計畫期間完成北勢群、南澳群等調查,預計持續完成。(4) 保存者/保存團體訪談及資料蒐集:就已具文資身分之保存者及保存團體(包含中央及地方層級)進行訪談以及相關資料蒐集,以了解登錄認定後保存維護狀況以及相關課題。

第二階段工作:文獻及資料分析

本階段工作主要目的為分析,試圖釐清(一)泰雅染織之文化資產價值及保存維護重點;(二)泰雅染織發展歷程及實踐現況;(三)泰雅染織之文化資產保存維護歷程與現況;(四)面臨困境;(五)國內外政策及因應策略相關研究,等以上五大面向的問題。

    於此階段進行分析又分別以(1)文獻回顧、(2)田野調查資料、(3)保存者/保存團體訪談資料、(4)典藏文物,四種資料類別來進行:(1)文獻回顧分析:針對泰雅染織重要研究文獻、國內外染織工藝保存維護研究文獻進行文獻回顧及分析,以提出泰雅染織保存維護重點以及保存維護政策參考。(2) 田野調查資料分析:就所採集四大流域田野調查資料進行彙整分析,以了解各區域實踐現況和保存維護課題,並彙整相關實踐者、部落、組織名單,以作為未來列冊追蹤及提報之建議。(3) 保存者/保存團體訪談資料分析:彙整分析訪談所得資料,以了解登錄認定後保存維護狀況以及相關課題。(4) 泰雅染織典藏分析:提出國內外典藏所在列表,以為未來織者研究學習參考。

第三階段工作:保存維護諮詢建議

本階段工作主要目的為針對保存維護課題和策略徵詢意見。主要工作方法為透過辦理座談會,廣邀產官學三方相關實踐者進行討論,並就計畫辦理情形和初步分析結果提出報告以徵詢相關意見,徵納保存維護建議。

第四階段工作:保存維護策略研擬及保存維護計畫撰寫

本階段工作主要目的為研擬保存維護方向策略,並進行保存維護計畫之撰寫。主要工作為開啟會議共同討論研擬保存維護之短、中、長期建議方案。



三、反思與感想
在參與這個計畫之前,雖然一直對臺灣原住民的傳統知識與文化深感興趣,但始終沒有機會能夠真正的走進部落田野、真正理解何為貼合著土地脈動的生活敘事、真正看見何為所謂「凋零中急需保存的那些」。直到在計畫中的種種執行與實踐中,我才真正的開始踏上以打開全部感官觀看與聆聽的奇幻旅程。

在與泰雅染織實踐者的訪談對話中、在閱讀與盤點先進前輩們的研究精華裡、在親身進入到大安溪流域的河口與山時,五感湧入的訊息皆一一開口,告訴我關於泰雅的故事。而計畫執行至今,開始慢慢理解:無論是在現況實踐者的傳習困境、族人們對祭儀文化消逝與復振的期許、又或是在泰雅染織歷史源流與發展的爬梳中,明白「織品不僅是生活文化中的一部分,更是承載生命禮俗的核心,而染織工藝的實踐與養成,就是維繫泰雅族社會規範、群體記憶的關鍵。」

總總的故事點滴在經過盤點與分析後,凝結成幾個問號。究竟,在受殖民政府統治、在政治、經濟、社會的變動中都承受龐大壓迫後的泰雅,殘存至今的所謂「傳統」是什麼呢?我們該如何定義僅存的糟粕、又該如何分辨哪些為必須傳承的核心呢?在保存維護計畫裡,我們一一的檢視與探查何為可前進的道路,並努力嘗試制定針對泰雅染織現況的急救、治療與保健方針。

我想,在參與計畫的過程中,讓我從懷有單純的興趣愛好,逐漸轉變為能夠切換不同視角、深入理解與嘗試協助的角色。在這趟旅程裡,我敬佩於泰雅染織工藝的文化價值,更被其深厚的智慧、精神與內涵所震動。而隨著計畫的推進,面對關於「傳統」的困惑,我們仍在思考著,於現代社會中,我們可以如何更好的保存、維護與傳承泰雅的文化核心。
 

活動記錄